|
RTUCN 专访漫画《小白龙》画家-咎井淳(Jo Chen)
采访人:Herobot
在Wildstorm于2003年发行的漫画《太空堡垒: 爱与战争》中, 连载有外传故事《小白龙》. 这个故事以明美和林凯主演的电影处女作小白龙为主线, 以戏中戏的方式讲述了一段麦克罗斯城鲜为人知的往事. 浓郁的东方色彩是这部漫画的特色, 而主笔该作品的画家咎井淳(Jo Chen), 在移民美国前, 就已经是宝岛著名的漫画家, 因发表《镜子的另一边》而声名鹊起。
联盟成员Herobot专就太空堡垒漫画创作与美日台漫画界的一些话题与Jo进行了探讨, 现将这些内容公开, 以飧读者.
|
|
|
RTUCN: 我们很想知道您小时候是不是个动画迷? 台湾的电视台播有没有放过《ROBOTECH》呢?
JC: 小时候说不上是专门的动画迷,也不挑剔,反正只要是卡通片就一定不会错过,甚至连交通安全宣导片都爱看。幼儿园时疯狂迷上手冢治虫的卡通《海王子》(即《小飞龙》,编者注)、《宝马王子》、《小白狮王》(即《森林大帝》,编者注)、《原子小金刚》(即《铁臂阿童木》,编者注)等,也因此奠定了画风的走向。直到小学五年级我姊开始收集日本的动画杂志,才正式成为动画迷。那阶段最喜欢的画家是安彦良和,连带的也跟着去迷《Gogu-巨神》、《初代钢弹》(即《机动战士高达》,编者注)、《亚利安》…等。至于《Robotech》, 我记得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台湾中视以同名《超时空要塞》播放过TV版一阵子,然而当时年纪小,尚不能理解其中的剧情。除了炫丽的机械、战斗场面及少数几个角色外,几乎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明美太三八,对她没有好感,虽然之后朋友怂恿我去看剧场版的明美以洗清对她的反感,然而偏见已经形成了(明美迷别拿石头砸我喔!)
RTUCN: 您之所以进入美国漫画界的是因为Tommy Yune先生,能否简单谈谈您与他的合作情况?您是怎么会加入到《小白龙》的创作团队并担任了主笔的?
JC: 其实刚移民美国时就已经有朝美国漫画界发展的打算,但因不了解业界间的运作行规,也没有人脉,加上言语沟通的障碍而裹足不前,所以直到99年于台湾东立的星少女杂志连载完《镜子的另一边》后,才开始转向美国漫画界。能有这个机缘与Tommy Yune 合作,是因为DC Comics旗下的子公司WildStorm与华纳公司合作,取得日本授权改编,计划推出漫画版《※Speed Racer》的外传─《Racer X》。Tommy身为《Speed Racer》的死忠迷兼编剧,便由他来担任主笔的挑选。当Tommy经由我的网站联络我的时候,我还不确定是否要接这份工作,因为从来没画过这类的题材,加上机械类不是我的专长,不是很有把握。但这是个打入业界的好机会,便画了几张Racer X的角色设定过去,后来想想觉得不安,于是又加画了一张Racer X的赛车,之后WildStorm便录用我了。其间从Tommy那儿得知也有人在角逐这份机会,WildStorm原本不确定我是否会画机械而考虑再三,而那部赛车正是决定录用我的推手。也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因为我觉得自己画的机械实在是有待加强(笑)。Tommy和我的合作关系比较像是编辑和画者间的感觉,虽然他是编剧,但是他做的比编辑还要多,并提供我许多参考资料。他很注重细节,对故事分镜和画面处理有着非常明确的意见,偏偏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手法,所以常发生矛盾。为了能相互配合,着实伤透不少脑筋,同样的问题在往后与美国其它的编剧合作时不断地出现,我想我仍然不习惯美国的漫画工业生产线(与台湾和日本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画过几个故事以后,便决心只接单幅插画的工作。这段期间我与Tommy一直维持友好的关系,直到数年后Udon工作室因小白龙一事联络我,原本因前述理由,加上恰巧工作繁忙打算婉拒,但得知Tommy为《Robotech》一案的企画人,并指定由我来主笔。接下来的结果你们都知道了,我参与了小白龙的制作。
RTUCN: 在接到《小白龙》这个任务时,您对《Robotech》了解吗?有没有专门调研或者找些其它的素材呢?
JC:这个问题已经在前面回答了一部份,由于对《Robotech》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剧本里许多特有名词和角色名称让我一头雾水,所幸Udon工作室的编辑提供了不少资料,加上自己从《Robotech》的fan sites查询,做了一些功课,还不至于应付不来。
RTUCN: 能不能介绍下您花了多长时间完成这部作品?
JC: 《小白龙》这篇是以6页一回的连载方式刊登在漫画版《Robotech》后面,一个月只要交6张。同时间我还接了不少别的封面插画案子,所以每个月大约抽出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画,差不多一回4、5天吧,虽然有相当多的时间都花在找资料上面(笑)
RTUCN: 《小白龙》这部漫画被很多中国读者所喜爱,其中您贡献的因素有很多。您是如何来描绘您心中的这些人物的?(如Rick Hunter、Lisa Hayes等) 您觉得您所画的人物,能被广大的谜友接受吗?
JC: 我在旧作新画时常面临到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当那些著作已拥有广大的迷哥迷姊们支持,要如何能保持原作的风味又不会丧失自己的风格,是我最大的顾虑。尤其是迷友们的反应,我非常担心会触怒到他们,所以在新旧画风这方面的处理总是显得小心翼翼,怕跨过界读者们找不到那股温馨熟悉的感觉,中途会不断地回去翻原作和与编辑做确认,以致于融合的结果莫名其妙的变成7、80年代的少年漫画风格。画Racer X时如此,画《小白龙》时也是如此。至于是否真的被迷友们接受了,你们应该会比较清楚吧(笑)
RTUCN: 下面的问题是我们讨论版上的读者们很好奇的关于《小白龙》的细节问题, 由我来代表他们问问您:
A: 在《小白龙》的第一册和第三册中,我们发现寺庙的匾额上写的是“少林寺”,但是在漫画的对白中,我们却发现是“SHAO LONG TEMPLE(少龙寺)”。那这所寺庙到底是“少林寺”还是“少龙寺”呢?如果真的是少林寺,那为什么会是在海南岛而不是嵩山呢?
JC: 咦?对白里写的是少龙寺吗!?不会吧!!在你们问这个问题之前我还一直以为是少林寺呢!(撞墙)也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吧,拿到剧本后脑内自动补完,全给看成少林寺,以致于匾额上写的也是少林寺!这就可以解释少林寺为何会出现在海南岛上了,总不可能是加盟连锁寺吧,哈哈!原本还以为老外不懂中国文化,结果是我自己在搞这个乌龙!惭愧!
B: 您所画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宋朝时期的故事,那您有没有去参考过那个时期的服饰房屋等资料呢?
JC: 有,就是上网做查询或参考自己现有的书籍,而且在其中发觉了一个矛盾。那就是动画版小白龙的恺风[即《超时空要塞》中的林凯锋(Linn Kaifun /Lynn Kaifunn),也就是《ROBOTECH》中的林凯(Lynn Kyle),不过在《小白龙》漫画中,林凯饰演的角色就叫做林凯锋(Lin Kaifun),也就是小白龙,编者注]与明美的穿著是清朝时的装束,比宋朝晚了好几百年,于是忍不住稍稍做了修改,但怕改太多读者会感到陌生,所以仍将大体上的造型保留下来。
C: 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在《小白龙》里,那个坠落到地球上的天顶星战士(Zentraedi Warrior)居然穿的是中国古装,感觉像十足的刽子手, 这个创意真的很超现实,是谁的idea呢?
JC: 这是原先就有的设定,小白龙的动画中不是有幕恺风与一名天顶战士决斗的镜头吗?那名天顶战士穿的就是那套服装。
D: 您觉得这些充满着浓重的玄奥的中华元素能否为西方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呢?(如密密麻麻地写着穴位名的人体穴位图等)
JC: 由于近年来好莱坞掀起的一阵东方旋风,让年轻一代的西方人对玄秘的东方文化向往神驰,即便从前不能理解,如今也更能以开阔的心胸去接受,但也仅限于好奇观望的态度,大多数的西方人仍无法认真地看待中华的哲学医学与科学,并抱持质疑。这是意料之内的事,除非我们能用他们的语言方式来向他们做解释。本人唯一不愿乐见的是东方精神思想被商业化形式化,被当作一种新鲜的流行文化或笑料题材来看待,现今美国的影视媒体随处可见到功夫气功之类的因素渗杂其中,长期轰炸的结果下,在大众们还没有机会了解东方精神的深邃部分前,就已经倍感厌倦了,久而久之会本能上的产生反感(至少我自己会有这种感觉),接着另一波新的流行兴起,然后迅速被取代。当然,这么说并不代表我就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认知,就连小白龙里出现的人体经脉穴位图也是临时恶补出来的产品,任何一个内行人一看就破功了(笑)
RTUCN: 对于广大Robotech迷来说,今年10月份新推出的由Omar Dogan 与 Udon Studios 绘制《ROBOTECH: PRELUDE TO THE SHADOW CHRONICLES》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作品。您和他们也在《小白龙》和《STREET FIGHTER》中合作过。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下他们呢?(他们的风格等等)。
JC: Udon工作室是由现居加拿大的香港第二代移民Erik Ko所号召设立,说是工作室,有时我觉得更像是一个团体组织,他们采的是会员制,网罗许多各色风格的画家,若要说他们有任何的共通点,那就是整体风格偏向亚洲派,其中有许多会员非常的年轻,只想专心画图,对出版业界的政治不了解,也不愿亲身交涉。也有独立的自由作家,自己接案子,同时也与他们合作,比方像我这样。Erik把这些人聚集起来,帮他们介绍许多工作机会。刚开始是接发包性质的工作,如漫画工业一环中的打稿上色之类的工作等,通常由漫画出版社向Udon指定所要的特定风格,他们再分派适当的成员来做这些工作。由于经常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才联络他们,所以Udon又号称美加漫画界的急救队(笑)。然而Udon以创立自己的出版社为目标,并以《Street Fighters》为主打出版刊物,近年来发展得非常成功,不但脱离Image comics独立出来,旗下并渐渐增加其它新的titles。
RTUCN: 您是否也会参与日后的《Robotech》漫画的绘制工作呢?
JC: 看缘份吧,如果将来有这个机会的话。
RTUCN: 能否谈谈您个人喜欢哪方面的题材以及您的灵感源泉?能否给我们介绍下您近期会推出那些作品呢?
JC: 我什么题材的漫画都爱看,但是喜欢不代表自己有能力涉足那方面的创作。一步一步慢慢来吧,等时机成熟时各方面的题材都想尝试看看。目前在策划一个中国神怪方面的故事,至于故事内容保密。
RTUCN: 目前在大陆的市场上充斥着日本的动漫,良莠不齐。虽然有更多的内地漫画家展露头角,也有许多港台的漫画家为大家所喜爱,如朱德庸、几米、黄玉郎、马荣成等等。但是总体还是日本漫画占主流。您作为一位台湾知名的漫画家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台湾的漫画界是否也与大陆同样面临着被日本动漫占主导的情况呢?
JC: 我不敢自诩为知名漫画家,因为我不是个称职的漫画创作者,顶多只能算是插画家吧。然而就身为读者的立场来讲,我喜欢看好看的故事,而不在乎作者是哪国人。日本漫画历史50年,早已发展出健全的体系培养漫画界人才,漫画家的地位受到尊重,漫画在日本已不是单纯的小众娱乐或儿童刊物,配合商业化和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已经成功地融入了日本人民的生活中。日本人很严肃的将漫画当作一个文化专业来看待,甚至还有专门研究漫画的评论家。每年志愿投注漫画界的新人源源不断,作品多,竞争激烈了,好作品相对就多了。反观台湾受到传统的士大夫观念压抑,认为漫画是不入流的行业,而且市场需求量没有日本来的普遍,加上出租业的盛行,影响到漫画家版权的收益,另外台湾漫画界编辑制也尚待改进等等。不过台湾漫画家面临的最大考验仍然是与大量日本的顶尖漫画作品同步竞争,出版业界基于利益的考量,与其冒险投资本土漫画家,不如用相同的成本投资日本的畅销作品来得安全。办台湾本土漫画可说和做慈善事业相差无几。虽然国人杂志有受到新闻局的资助,但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职业漫画家的待遇不高不受社会尊重,能吸引全职投入的漫画家自然也就少了起来,许多漫画界的强人纷纷转至电玩、插画或设计界发展,不然就是去搞同人志。台湾的漫画界面临被日本动漫主导的情况是事实,但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大环境不好,台湾漫画家本身也有责任。我一直觉得台湾画得好的人多,但是好漫画似乎不多。日本藉由引用中国欧美风格或涉猎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来突破创作瓶颈的问题,台湾漫画家若要匹敌日本就必须增广见闻,不能光看漫画,而且不能只看日本漫画,一开始就划地自限,想要超越日本自然就难了。
RTUCN: 目前有许多华裔的漫画家在各个欧美漫画公司里工作(如著名的DW公司的总裁Pat Lee 和Roger Lee兄弟俩,还有从《Street Fighter》的创作人员名单来看有许多也像是华裔(或者是亚裔)),您能否谈谈这些华裔漫画家在欧美漫画公司的情况呢?当然,真正从华语圈出来的在美漫画家目前恐怕还非常少,您对于美漫画工业创作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JC: 动漫画无国界!美国原本就是个大熔炉,再加上动漫画娱乐不同于演艺圈,是属于幕后工作,如果没有言语上的障碍,身为何种肤色其实没多大差别,竞争机会是均等的。读者只看作品,而销售量代表一切。我与Dreamwave是因为合作关系而有所交集的,身为华人并不能让我损失或争取到什么机会与利益,顶多遇到华人创设的漫画公司时会倍感亲切吧。Pat Lee 和Roger Lee等许多华裔漫画家大多为香港二三代的移民,虽是黑发黄皮肤,但是观念皆已非常西化,至于真正从华语圈出来的在美漫画家(同人玩家如果不包括在内的话)就我所知目前好像还没有。所以我对自己的期许较严格,希望至少在美国能不为台湾和母校丢脸(笑)。美国主要的几个大出版社分别散布各州,我和他们所有的联络与作品传输都是藉由电讯达成的,编辑与漫画家之间素未谋面是稀松平常的事。通常是在一年一度的Comic Con 或Wizard Con等众人聚集的场合才有实际交流机会。让我最怀念台湾的地方是能三天两头的往出版社跑,和编辑面对面的做讨论,而且漫画家也较有自主创作的权力。反观美国主流漫画,创作大多是属于公司的,漫画家个人很难超脱出漫画工业自成品牌。
RTUCN: 您目前在欧美工作,您觉得欧美漫画与日本漫画相比,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美漫能否超过日漫呢?
JC: 东方重精神,西方重画风,而且美日还有所谓graphic novel(图像小说)和comic(漫画)的区别。日式漫画较偏向graphic novel,美式漫画则偏向comic。美漫日漫无法较量出谁较优异,只能比较市场优势劣势。美式漫画在构图及绘画基础等技术性方面超越日本,可是日式漫画故事性较强。日本动漫从60年代就试着逐步打入美国市场,除了《Speed Racer》或《超人力霸王》(即《奥特曼》,编者注)等电视节目受到儿童欢迎外,日本漫画可说是一点生存机会也没有(美国人习惯看彩色漫画),直到90年《七龙珠》动画大红,日本漫画才开始渐渐展头露角,甚至发展到现今将近与美国主流英雄漫画抗衡的地步。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动漫的市场导向──早期美国女性是不看漫画的,因为无法从中得到共鸣,女性在美国漫画世界中似乎总是男性的附属品,虽然也有以女性为主角的漫画,但是几乎没有针对女性读者而创作的漫画。日本早期也是类似的情形,但是不花多久时间就发展出少女漫画,甚至成年人看的剧画、青年漫画等,锁定各个年龄层面和族群,选择也较多样化。美式漫画针对的却只有青少年男性,或是小众的geek成年人。第二是近年来娱乐型态改变,电玩网络等声光效果大行其道,阅读人口锐减,看动画的小孩增加了,以漫画为娱乐的小孩却变少了,力挽狂澜的出版社大量引入日本漫画,原因是新一代的漫迷有许多都是日本动画迷来的。造成美式漫画人口师承出现缺口,而且这个洞正在逐渐扩大中。但美式漫画在美国旧一代的漫迷心中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他们甚至对日本漫画有着敌视的心态,认为是对美国漫画的文化侵略。他们对于传统美式漫画的热情,就如同日本人对哥吉拉(即哥斯拉,编者注)的情感逻辑;不论计算机特效的发展有多先进,如果哥吉拉不是身着恐龙橡皮装的演员摧毁东京市模型,那就不是哥吉拉。美式漫画是依美国文化而延伸出来的产物,是一种阅读习惯,美国人童年生活的一部份,是无法以优劣性来衡量的。美漫会完全被日漫取代吗?我个人看倒不见得,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漫画界为了迎合市场走向,出现了一群融合美日的混血儿,就像日本仿效欧美一样。这是世界在缩小,文化相互融汇的证明。然而出了西方世界,目前恐怕还是日本漫画的天下吧。
RTUCN: 目前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更多的台湾漫画家为大陆朋友所喜爱,同时也有很多大陆的漫画家进军台湾!那您作为一位台湾知名的漫画家,有没有考虑过将来来大陆拓展空间呢?
JC: 有啊。也知道大陆动漫活动频繁而且人才辈出,所以自己实在该多加点油(笑)。目前定居美国,正在此稳固基础,然而画得都是别人的延伸创作,想也该是给自己一些时间创作的时候了
RTUCN: 目前每年在大陆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都会举行动漫展。每次的动漫展都像一次盛会,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前来观看。您将来有没有来大陆参展的计划呢?
JC: 有吧,当我有适当的作品与良好的合作对象,我会很乐意让自己的创作与更多的读者们见面。
RTUCN: 非常感谢您同我们的交流, 祝您的事业越来越成功!
(JC注: ※60年代于美国播放的日本电视卡通,主角Speed为赛车手, 此节目普遍受到欢迎,至今仍在美国的有线电视台重复播放)
附录:
Jo赠与联盟的小白龙线稿图图集
Jo赠与联盟的圣诞贺卡
|
注:本文版权属RTUCN共同所有,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