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OR
令人难忘的经典动画 —— 评《太空堡垒》前36集
像《蜘蛛侠》这种影片,无论看多少次,我想我只有一个感受---没什么可说的,但还有一些片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不复当年的震撼与新鲜,却给了你更多感官享受之外的触动和感慨,毫无疑问,《太空堡垒》就是这样一部动画片,起码对我而言是如此。我想就算它不能称之为“史诗”,称之为“经典”应该没有争议,而且,应该是所有影视作品的经典。这是一部拥有动画的形式、相当程度的成人视角以及复杂的叙事的关于战争与文明冲突、爱与命运的故事。
影片总体来看是是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两个方面的并行推进: 既有对战争本身的描写,又有对人物遭遇及性格的细腻刻画。由于这是一部科幻片,让我们先从战争开始。
作品描述的是地球人与外星人之间的战争,毫无疑问,这是个老套的故事,但只要编排得当,永远有它的吸引力。在动作方面能够找到同类型作品中的所有惯用元素: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激烈壮观的战斗场景以及各种令人眩目的新式武器。考虑到这是85年的作品,我不得不说非常了不起,尤其是空战场面多为宏大的全景式描写,非常逼真而且气势磅礴,很有点星战的感觉,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只可以找到在技术上更出色的作品。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对战争整体进程的曲折描述才是此片更为吸引人之处。相当数量的动画片(甚至电影),场面非常好看,特技更是眩而又眩,故事的主线却单薄如一根直线般一走到底,开场二十分钟后,好人坏人已经摆了个遍,而且相互之间壁垒分明决不会认错人,接下来,OK,大家开打!导演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该分多少回合让双方分出胜负呢? 作品开始部分似也有这种俗套的影子,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开始出现盘根错节的交叉,战争中各种势力的复杂矛盾和不同心态,地球文明与外来文明的激烈冲撞,政治的黑暗面以及对于战争本身的些须反思和自嘲等等一一开始浮出水面,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立体的,多元化的全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耐人寻味。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影片描写的是战争,而不是战斗。
作品中战争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影片开始到主角被外星人俘虏可看成是第一阶段,重返地球和摆脱追逐是这一阶段的主线,比较单纯,但外星人对战争的意见分歧开始显现,为后续打下了伏笔。
超时空号回到地球前后至最后决战为第二阶段,也是整个战争描写的精华,这时各种矛盾开始充分显现并日益激化,除了地球人与外星人的对峙与外星人之间的分歧,太空堡垒内部人员与联合政府在难民安置和战斗决策等问题上也开始日渐分歧,甚至使得堡垒内部军人与平民之间也产生了短暂的不和谐,所有这些都有条不紊的并行发展,又时时交错,引出一个又一个悬念,在层层铺陈中将影片逐步引向高潮。文化的冲突与互动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并成为影响战局发展的重大转折。外星人向太空堡垒派出的间谍改变了双方的命运:他们对人类文明从开始的震惊恐慌,到沉醉其中,结果当他们返回时,已经变成了人类的间谍。工夫电影变成了秘密武器记录片,明美的歌声令无数外星人放下手中的武器,甚至有的变节投诚,这些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大胆和最富戏剧性的部分,甚至可以说这有些太夸张了,不够真实,然而最后决战前夕,一直对超时空号紧紧相逼的外星人先遣舰队,害怕受到“原始文化”的感染后会被母舰队消灭,而决定临阵倒戈这一节,却是典型的生存法则,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天马行空与冷酷现实,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就这样不可思议地融合在了一起,最终将我们推向了最高潮,于是太空堡垒在甜美的歌声中冲向了400多万艘敌舰无数的炮火,而我们除了热血沸腾、荡气回肠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感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到达了顶峰,即使导演将敌舰的数量再增加一倍,我们也不会有任何疑义。文化的力量所在,文化与战争的关系就这样被夸张变形之后涂上了一层奶油,你可以细细咀嚼,也可以只求愉悦。
对战争结局的描写是灰色的。焦土化后的地球,在废墟中苦苦挣扎的城市和平民,以及时不时发生的残余外星好战分子的袭击和骚乱将沉重和迷茫投在了人们心头,幸而还有Rick及其战友的战机,还有明美的歌声,希望时时出现,黑暗仍然跟随。这一部分的重点不在战争的场面,而在于人物内心对战争的思索与回忆。最后一集里作为人类胜利标志的太空堡垒在一场突然袭击中与残余敌舰相撞给全片增添了浓厚的悲情色彩,如果没有Lisa通过救生舱得以幸免的情节,这将是彻底的悲剧。
我的疑问: 外星间谍在返回后为何向其同僚大力鼓吹并散布“原始文化”?作为训练有素的军人,必要的保密纪律都不执行吗?这应该可算是一个小小的漏洞。
似乎在我的印象中,还从未有过其他科幻作品在人物描写上下过如此大的工夫,于是我们在看到一部科幻片的同时,似乎又看到了一部文艺片。整个故事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达十几个,如何安排就成了一个难题。影片对配角的描写特点是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特征十分鲜明,几个大反派就是如此;对于主角的刻画则更上一层楼,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内在气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性格的不同侧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完全摆脱了一般影片中常有的人物形象平面化、脸谱化的倾向,故事开始时瑞克只是一个热爱飞行、善良单纯的少年,而在结尾处则成长为捍卫人类和平的战士。为了真实可信地展现出这一过程,影片充分利用了两个并行的空间,战争空间和和平生活空间作为各种人物不同遭遇的发生场所,两个互动,即人物与周围环境(命运)的互动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性格互动来促成人物性格的展现和转化。在这样的安排下,头绪繁多的人物事件被有条不紊的安置妥当,主角配角都找到了各自的合适位置,各有各精彩又相互呼应。更进一步的,作者对人物的深入挖掘不仅使我们对于其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更促使我们从中体味生活的本身:得与失该如何选择,命运该如何面对,生活该如何继续......所有这些都随着剧情的发展,在人物的内心挣扎中时隐时现,就如同片中的一句对白“人们每天都会失去很多东西,但人们就是这样继续生活”。也许无论怎样做,都不会有我们想象中的“完美生活”,我们只是在
选择什么该失去,什么该得到而已。
我所喜爱的几个角色:
克劳迪娅:一个优雅成熟,机敏干练的女人,作为丽莎的密友,她总是喜欢扮演心理医生。我觉得她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触觉,既乐观开朗,又不乏温柔细腻,是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每次她的出场,都给故事带来一种明快的气氛。可惜啊,编导竟如此狠心地让她在最后一集里消失了(气愤ing)。
罗伊:一个成熟男人的形象,他既是瑞克的上级,又是他名副其实的大哥,我想所有人都会被他对瑞克的真挚关怀所打动,与瑞克相比,他似乎更象一个职业军人。片中对他和克劳迪娅之间爱情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一样非常感人,令人奇怪的是他牺牲情节的处理。
凯龙:外星人的机甲舰队司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请听听他的自我表白:“我就是‘连自己人都杀’的凯龙!”
瑞克、丽莎和明美(排名不分先后):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把这三人放在一起叙述的用意,三位主角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从头到尾都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战争+三角恋爱,果然威力惊人,但这仅是个构思,具体怎么做才是最见功力之处,本片的创作者显然是个中高手(真希望乔治卢卡斯能好好看看该片),一切都安排的不动声色又水到渠成。
最先闯人瑞克内心世界的是明美,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那个时候两个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就是热情、单纯,充满幻想。于是在彼此邂逅并在地下掩体共同患难后,一切就开始了,几乎是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显得那么优美、清新和明快。那时的瑞克绝对称不上英雄,上战场时有露怯,心里想着“下一个会不会是我”,对感情的牵挂是他的重心。明美则是一个典型的小女孩,心绪多变,有时还显得有口无心,但无论或嗔或喜,都让我们觉得十分可爱。初恋对双方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瑞克,他其实是一个内心比较敏锐、细腻的人,但在面对丽莎时多少显的有些“傻”,就是因为对明美的印象太深。
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随着瑞克和明美在各自职业上的成功,两个人都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责任,他们开始意识到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虽然对于对方都还有感情,但彼此之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少了,使得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开始出现差异。与此同时,瑞克与丽莎的交流越来越多,丽莎是一个典型的外冷内热的人,她不具备明美的亲和力,也不善表达,但她身上那种深沉、包容、懂得忍耐和牺牲的气质却是独一无二的,瑞克从她那里感受到了理解和关怀,所以这段感情就随着剧情的发展在一点点的渗透,没有前一段的冲击力,而显的更沉稳、更坚定。影片用了大量的情节来铺陈这种“道似无情却有情”的交流,呈现
出一种深沉的浪漫气氛。故事发展到此,观众想不被俘虏都很难了,瑞克的最终选择已不重要(虽然已经明摆着),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悲喜交加、笑中带泪的结局。我是支持丽莎的,但看到影片最后,明美与他们道别时,胸口那个酸啊(怪片子的音乐,太煽情了)........
一部让人无法忘记的动画经典。
![](../../end.gif)
|
|
|